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笪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河,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感,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涩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折蛇行
②子瞻之曰“快哉”
③以其境过
④穷耳目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为底 不物伤性 B. 不可知源  势益张 C. 出淤泥不染隶从者 D. 心乐 以天下所顺
(3) 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4) 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秋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鲲

②东而视

③以为莫己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 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意境雄阔,刻画的人物(角色)包罗万象。试简要分析甲文中“鹏”和乙文中“河伯”的形象。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习题三】【北雅第一次月考】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驰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教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③。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④,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

周丰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丰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有删改)

【注释】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店肆    ③许字以女:把女儿许嫁给他;④剧:繁重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此人一一为言所闻(《桃花源记》) B. 大困/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C. 死富阳/向所志(《桃花源记》) D. 卒/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奇 , 立许字以女。

A. 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B.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具答(《桃花源记》) D. 曾不能损魁父丘(《愚公移山》)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4) “周丰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请分析周丰这样做的用意。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周丰的形象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①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②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③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

【注释】①封识(zhi):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③俟(si):等候。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故人不独亲其( )

选贤能( )

以还之( )

其人感谢而(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道行也        不敢与家人言 B. 真无马邪        人感谢而去 C. 其境过清         闻其侄他事南来 D. 拾金人不知    温故知新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4) 结合【乙文】内容,分析秀才何岳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