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了《木兰诗》,夏夏同学对女性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该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①中国古代的住宅空间遵循着“辨内外”的原则:以中门为界,将住宅分隔成“内”与“外”的空间,将“女”“男”分别与“内”“外”相联系,设置“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的纲常规范。

②古代女性活动空间以“中门”为限,深居内闹,不可外出闯入男性的领地,否则便是违背妇道、不合礼制要求。未婚女性的闺房设计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私密性,用来严格约束所住之人,以达到“养在深闽无人识”的目的。这些待字中的少女们终日被藏在闽房中,只能学习女红,看书,绘画,弹琴。

《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描绘着无数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故事。

②南北朝时期,就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以勇气唤醒世人“始知生女与男同”。

③觉醒年代,革命家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④中共成立初期,向警予、赵一曼等共产党员,从政治本色、理想信念等方面展示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光辉事迹。

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发现并成功提取的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⑥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50余年,带病忘我工作。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⑦2021年,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接受采访时她谈到缩小男女力量等差异的办法就是练,“男航天员坚持多久,我就坚持多久”。

⑧中国的女性,从来都是韧如蒲苇、灿若云霞。

——人民论坛网(有删改)

【材料三】

【新闻速递】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80后的苏琴、90后的庞倩如作为蓝天救援队派出的女性救援人员,赶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

【队员心声】

庞倩如: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产品经理,加入蓝天救援队,主要还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在蓝天救援队,女性只占到约十分之一。一般情况下,男性队员对女性队员还是比较保护的,但是救援是非常严肃、非常紧急的,关键的时候不分男女,谁有更多的经验、谁更专业、谁更有能力,那谁就上。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力量确实比较薄弱,像破拆重型机械的使用、长期的背负等,对于女性队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是,女性在心理救援、心理辅助、后勤协调、组织策划、抗压能力和耐力等方面,都是很有优势的。

【网友评价】

网友A:灾难救援现场应该是男性主导的场合,选择女性去参加灾难救援,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网友B:我觉得女性参加灾难救援是非常酷的一件事,当代花木兰,赞!

(1)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符合的是(  ) A. 中国古代女性“正位于内”,极少有机会可以去“外面”看看。 B. 中国现代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女性“高知”数量可观,在本硕博数量上占比都已经超过半数。 D. 在蓝天救援队,女性只占到约十分之一。
(2) 夏决定在推文中再介绍几位当代女性,但是不知道筛选的标准,请结合【材料二】帮助夏夏确定拥有“她力量”的女性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3) 【材料三】中女性参与救援队工作引起了社会热评,你更支持【网友评论】中哪位网友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三】发表你的见解。
(4) 夏夏发送了“她力量”推文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留言,有一条留言来自一位叫小梅的偏远山区女孩,她说:“我成绩优秀,但我的父亲让我读完初中就去打工赚钱,他说女孩子不用读这么多书,早点赚钱帮助家里,我不知道如何说服他。”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帮助女孩写一段文字劝说她的父亲。字数100字左右。
【考点】
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 语言得体; 语言连贯; 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该实施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方面,《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校逐步实现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

(摘自《南方日报》)

【材料二】

图1:青少年除体育课外每天锻炼时间走势

【材料三】

①深圳此番出台的规定,无疑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保证了充足的体育课时。然而,该规定也引发了热议—“每天一节体育课”会不会太多了?

②“如果不是每天都有体育课,学校很难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根据我们目前的统计,全国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不到6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说。

③对于小学和初中增加体育课时,受访家长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支持。近年来,中小学生久坐少动引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业内专家认为,开足体育课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④“孩子们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导致近视率、肥胖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研究员黄镇敏说。

⑤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体育运动能给孩子学习带来积极影响。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校长陈志华说:“脑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途径。爱运动或习惯健身、每天活动量大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表现都比较突出。”

(摘自《澎湃新闻》)

【材料四】

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时有了,如何上好,确实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报道中就有专家对体育教师配足配齐的问题提出了担忧:“这个制度出台后,可能出现体育教师紧缺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体育教师配足配齐问题至关重要。”这背后涉及长久的相关教育资源的欠账,加速补齐资源短板,是把体育课真正上好的一个基础。

②同时,在重视体育课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纠偏风潮的今天,也确有必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比如,就在前几天,针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把体育学科由副科教学变为主科教学的建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开答复表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各科目都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彼此间不能替代,同时各科目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这种回复是得体的,也是一种警醒:无论什么课程和学科,都需要得到基于教育规律的科学保障,而不是随意地划分为主、次,被功利化地进行“重要”和“不重要”的排序。体育课的强化,更不应该被理解为是以对其他课的弱化为基础,而是回归它本就应该有的地位。

③还要提醒的一点是,体育课时增加了,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要跟上。会不会出现学校体育课时增加了,课后的补课时间就变多了?一门课的重要性,是不是只有通过纳入考试来证明?如何真正认识体育课的价值?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思考并在行动中给出答案,家长和整个社会也要有观念上的触动。当教育改革与社会观念的变化实现“同频共振”,才能尽可能达致理想的教育效果。

(摘自《光明网》)

(1) 《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学校必须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对此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小学生久坐少动引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这一规定体现深圳市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 B. 《实施意见》出台基于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脑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途径,运动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表现较突出。 C. 爱上体育课的孩子再也不用担心体育老师“生病”,重视体育课这一规定重在维护体育老师的合法权益与地位。 D. 《实施意见》出台能有效规范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障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2) 从材料二数据曲线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请至少概括两条。
(3) 结合材料,谈谈深圳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系列举措的必要性。
(4) 结合材料四,谈谈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政策,还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结束校内活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一起走进博物馆,深入"爱国主义"实践。请你完成任务。材料一:

浙江自然博物院

活动名称:一抹中国红,共创中国图

活动形式:互动实践

活动内容:志愿者带领参展者去学校植物园采摘树叶,回到展览馆内后,由博物馆老师进行讲解,最后将采摘回来的树叶剪切粘贴到中国地图的模板(纸质)上,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地图,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浙江博物馆

展览名称: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

展览形式:文物、图片、视频

展览内容:一张张满载历史印迹的珍贵图片、一件件充满家国情怀的珍贵文物、一幕幕展现革命史实的珍贵影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取得浙江解放的光辉历程,展现了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革命精神。

材料二:

    (数据来源:猎豹用户研究中心)

(1) 同学们对材料二中的图1进行了分类整理,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分别填入图1左侧方框中的①-③处,每处限填一项。

    A.他人影响  B.兴趣动机 C.被动选择

 ②  ③

(2) 请你写下从材料二图2中得出的一个结论。
(3) 请从下列两位游客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特点,为他推荐合适的博物馆,并说明理由。

A.10岁, 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 B.70岁,退伍军人,爱好革命历史。

(4) 杭州市想更好地推动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在"市长留言板"上提出三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中国的航天事业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准备举办“科技创新成就展”,请你参与。

【材料一】

①过去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行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

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④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多次出舱、太空授课、在轨实验……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冯华   余建斌《中国航天筑梦苍穹》,《人民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二】

①“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接下来的2022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②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过去一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09%。基础研究做得越好,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筑牢根基,也要夯实人才基础。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挂帅;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

③为更好地凝聚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改革落实落地。

④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国家将着力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一步加强参与度、话语权。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同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中。

(摘编自杨舒《2022年,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光明日报》2022年2月26日)

【材料三】

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第一次出征太空,感受如何?

邓清明:作为航天员,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为梦想而坚持,为事业而奋斗。当确定我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时,我的内心十分平静,想的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不辱使命,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乘组放心的人。

问:作为空间站建造期间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你们的任务有何特点?为了这次任务,你们是如何训练的?

费俊龙:在为期半年多的飞行中,我们要进行更多的在轨试验,相关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尤其是出舱任务将更加繁重,路径将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在地面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完成好这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棒。

张陆:有一个信念始终在我的心头萦绕,那就是飞天,为了个人的梦想飞天,为了民族的梦想飞天。

问:您如何评价你们乘组?

费俊龙:我们乘组飞行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我们的心理更加稳定,配合也更加默契。相信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够行稳致远,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摘编《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9日,有删改)

(1) 展会请你做讲解员,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请你探究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 以下这幅图是小文为“天宫课堂”设计的宣传海报。为了庆祝神舟十五号返航,你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设计了一张宣传海报。你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