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理解

金星人的挫折

①上星期,金星上一片欢腾——科学家们成功地向地球发射了一颗卫星!眼下,这颗卫星停留在一个名叫纽约市的地区的上空,并正向金星发回照片的信号。

②由于地球上空天气晴朗,科学家们便有可能获得不少珍贵资料。载人飞船登上地球究竟能否实现?他们期待对这个重大问题取得某些突破。在金星科技大学里,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在进行。

③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④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⑤“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⑥“那么这对我们的飞船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⑦“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船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⑧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

⑨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做进一步的研究。”

⑩“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必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⑪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⑫“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颗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⑬“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⑭“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

⑮“佐格教授,如果这都是事实,那么飞船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⑯“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⑰“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

⑱“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1)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题目中的“挫折”指的是什么?
(2) 本文借虚构的“金星人”之口,主要谈了地球哪几个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
(3) 怎样理解“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
(4) 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地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示人们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文章借“金星人”之口表现主题有哪些好处呢?
【考点】
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小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下面是筱熙在预告片的剧本围读会上的发言,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收到拍摄通知之后,我昨天利用(xián  xiá)时间仔细阅读了《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故事中的“我”在广袤的草原上漫步,草原十  广阔,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着这片美丽的大地。“我”听到了“她”轻柔的唱,那声音如同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在空气中回荡。

“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哪怕是一条小溪、一阵____(不期而至  如期而至)的微风,都能让她激动不已。“我”一开始反应有些____(迟钝  愚钝),不理解“她”为何如此激动。但后来,“我”和“她”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能(xīn yǒu líng xī),能够通过那神奇的传感眼镜,共享彼此的感受。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人性的交织。在那遥远的地心深处,“她”孤独地坚守着,为了科学探索,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ián xiá)

②(xīn yǒu líng xī)

(2)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zuì)        唱(yín) B. (zuì)        唱(yíng) C. (zhuì)        唱(yín) D. (zhuì)        唱(yíng)
(3) 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别填入横线处。
(4) 有同学读到“‘我’在广袤的草原上漫步”时,不明白“漫步”的意思。请你解释:
积累与运用 容易
2. 阅读理解

在观看电影预告片后,同学们纷纷为“她”的奉献和挑战精神点赞,并开展了“推选‘最具挑战精神’人物”活动。杨杨在活动中推荐了刘慈欣《山在那儿》中的冯帆,请你帮助他完成推荐任务。

 在那儿

①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型飞船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②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③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④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45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⑤冯帆用最省力的蛙泳姿势游着。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公里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⑥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他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的已经落下了帆的救生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太笨了: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⑦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沿坡面方向的重力逐渐减小,这种重力的渐减抵消了坡度,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  量。

⑧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

⑨随着风力的增大,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A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B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⑩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20  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  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⑪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

⑫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入水前吸入的最后一口空气,也支撑不到自己浮上水面。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冯帆乘着上升的气泡升上天空,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⑬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作者:刘慈欣。有删改)

【注】①山:外星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②冯帆:海洋地质工程师。大学时他曾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全队四人死亡,自己成为队中唯一的生还者。毕业后为逃避山以惩罚自己,他来到太平洋上,以船为家。③蓝水号:“蓝水号”考察船,冯帆的海上工作地。④巨型飞船:外星人的飞船。

(1) 【推荐指南·了解经历】了解人物,需先了解他的经历。请完成冯帆挑战活动的思维导图。

(2) 【推荐指南·艺术特色】理解人物,需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特色

文章

《带上她的眼睛》

《山在那儿》

科学性

示例:“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

文学性

善于渲染自然伟力

示例: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为下文她困在地心的谜底揭开做了铺垫,表现了她的乐观、坚强

从文中画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小说的文学性。

赏析:③

(3) 【推荐指南·理解寓意】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让冯帆的挑战更具价值。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山”的含义。

【链接材料】“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是,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

(节选自刘慈欣《山》)

(4) 【推荐指南·撰写荐词】小说刻画的冯帆是一个“登山者”,更是一个“前行者”,他的精神激励着你我。请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影响力,撰写一段推荐冯帆为“最具挑战精神人物”的推荐词。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