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节选自《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 , 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下严峻,每行军发令,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释】①石砫: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②宣抚使:当地司。③播州:与下文的云阳,皆地名。④瘐(yǔ)死:古代指囚犯在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狱中病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气传金柝(2)出相扶将(3)对镜花黄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贼平,良玉不言功。

(3)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关山若飞(越过) B. 勋十二转(记) C. 下严峻(统治) D. 伍肃然(兵器)
(5) 木兰和秦良玉都是古代的巾帼英雄,请结合选文说说她们有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通假字;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选自《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亦此自矜

(2)康肃忿然

(3)以钱其口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敢轻吾射 / 能辨我是雄雌 B. 微颔之 / 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 旦辞爷娘 D. 但手熟/安敢轻吾射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陈 尧 咨 善 射 百 发 百 中 世 以 为 神 常 自 号 曰 “小由基”。

(5) 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康肃公)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的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 请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王安石《伤仲永》)

【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扳:同“攀”:牵,引。⑤环谒:四处拜访。⑥泯然:消失的样子。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当涉猎       (2)卿言多(3)卿今者才略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使学/得一人之使 B. 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C. 于舅家之/往事耳 D. 识书具/射于家圃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5)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觉得跟教导他们的人有关,比如孙权和方仲永的父亲就不同,(1)

小文:你说的对,不同的教导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是吕蒙与方仲永对于学习不同的态度才是导致最终不同结果的关键。

(2)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节选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解】①王:动词,称王。②武后:指武则天。③奚:怎么。④洗八千:韩愈有诗:“夕贬潮州路八千。”⑤俾:使。⑥肮脏:kǎng zǎng高亢刚直的样子。

(1) 根据文本,下列选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初不服是论”中的“予”是第一人称的用法,予,余,吾,尔,汝都是文言文中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独”是“只”“唯独”的意思,由此推断“独牡丹不肯通融”中的“独”含义也一样。 C. “花俱开而牡丹独迟”中的“而”表转折,与“载牡丹十数本而归”中的“而”用法不一样。 D. “俾之他向则死”与“何陋之有”中两个“之”字的用法与含义都不相同。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A.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B.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C.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D. 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4)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认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那牡丹在本文作者李渔心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并请结合文本具体说说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