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三:赏读美文,品情悟理

咬人的夏天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⑪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⑫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⑬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⑭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⑮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⑯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⑰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1) 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父亲

春暖花开时

不知道羊怀孕了

看都不看我一眼

第一天

随便找个地喂羊

第二天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第二天(黄昏)

回到小屋后

说“母羊吃得真饱”

(2) 文章以“咬人的夏天”为题,有何作用? 
(3) 赏析第⑭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4) 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父亲看都不看我一眼”,是父亲看不惯“我”只知道贪玩,连农村人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B. 第⑥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羊因为没吃饱而拼命叫唤的情形,体现了我当时的悔恨和懊恼之情。 C. 文末,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其实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D. 文中的父子关系一开始有些紧张,从父亲以前用“吼”和“拎着扫帚抽”的方法对我能够看出来。
(5) 比较选文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他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

【考点】
记叙性散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  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  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 完成问题。

文本一

亲爱的孩子们:向前——献给春天的演讲

①大家好!我是游本昌,现在也荣幸地成为“90后”的一员。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龙年将至,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展现活力了吗?

②有孩子问,时间如此漫长,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我们如何才能到达彼岸呢?其实,人生最美妙的并非抵达终点的那一瞬间,而是你迈出的每一步。回想起我18岁加入文工团,开始演绎话剧,参与大大小小70多个角色,许多还是无名无姓、无台词的小角色,但我深知,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前进的台阶。

③直至52岁,我才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济公。有人评价我大器晚成,可以尽情品味成功的喜悦。然而,我明白,高瞻远瞩总比目光短浅要好。因此,我要继续前行。到了88岁,我有幸在电视剧《繁花》中,饰演了“爷叔”这一角色,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当然要再拼搏一把,继续向前。

④人生如攀登山峰,但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到达山顶。每一座山都是相连的, 当你站在一座山巅,会发现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你去征服。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这攀登的过程,沿途欣赏不同的风景,成为更好的自己。

⑤如果你感到疲惫、迷茫或厌倦,那就看看我这个“90后”吧。我还在这里,与你们一同努力向前奔跑。别着急,稳住心神, 勇敢前行,前方的道路定会繁花似锦。

文本二

扎 根

①我是张颂文,是一名演员。今年春节我在社交媒体上面收到最多的一个评论——恭喜你,张颂文,你的春天来了。

    ②大部分人对我的肯定都带一点点同情,大家都觉得在没有人看见他的地方,他努力了20年。

③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我第一次种花应该是在我四岁那年。我的隔壁邻居里有一个叫卢伯伯的人。卢伯伯有个爱好,他会在我们后山里挖很多矮小的树根,然后回家种在盆里。没多久,这些树根就开始散发出枝叶。他种过很多形态各异的盆栽,我看着看着,也很喜欢,也想自己去试试,但不管怎么种,每次都失败。

④后来卢伯伯跟我说:“你知道哪出问题了吗?你呀,只想挖它上面的部分,你很少去挖它的根部。枝繁叶茂是你可以看见的,但是支撑枝繁叶茂的是它的根系,只有根扎得越深,扎得越牢,有朝一日才可以绽放出漂亮的花。”

⑤我经常把演员的工作比作绿植——长在城市里的绿植。只有与土地接连起来,才不会被大风吹倒。我的这二十多年,不是一晃而过的二十多年,所以在那些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从来没有沮丧过。我每一天都在吸收着一个演员应该吸收的养分。

⑦有句老话说,“你不要试图去比植物和天地之间的高度,那是遥不可及的,你要做的是让它扎根越深,树干越粗,这才是它应该有的宽度”。

⑧我感谢那不被大家看见的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用我的眼睛,用我的心去看万物,去看周围的每一个人,你永远都不要看不起自己,你永远不要去惧怕你身上那些别人看来是缺点的毛病。在你一生的剧本里,你就是主演,你要相信有一天你一定会散发出你应该有的光芒。

⑨春天来了,天会很蓝,人会很多,如果你愿意相信我们是一颗种子,请你再给它浇点水,请你让它再见见阳光,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一棵参天大树。

(1) 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乐趣在于攀登的过程,沿途欣赏不同的风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B.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我们:面对遥不可及梦想,只有找到捷径才能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 C. 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每件事的成功,都会带来乐趣,都能帮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美妙。 D. 成功路上要沉下心来,正确对待人生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努力的过程能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美妙时刻。
(2) 文本二中张颂文讲述了邻居卢伯伯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 演讲稿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心中有观众,注意到观众的身份。请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任选一处简要分析演讲者是如何做到心中有观众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城的光

李御

①列车载着一千多名工人,穿山越岭,向鄂西南的一个工地进发。车至乌龙泉火车站,已是夜晚。火车停下来,我随大伙儿走下车厢,在站台透气。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我看到了站台前方的一片灯光。那片灯光再往前,就是武汉市区光的海洋。从豆灯如萤的山村,一下走进这光的世界,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②一位巡道大叔路过,好奇地问道:“小伙子,看什么哩?”

③“看光!远处的光。"

④大叔乐了,说:“我天天晚上在站台里,也没觉得这光有啥值得看的。”

⑤我激动地告诉他:“我们那个山村,只有煤油灯,还得省着用。这里不一样,这光,一眼看不到边。”

⑥大叔听了,没有再笑,反而很热情地对我说:“那你多看看吧。”

⑦这好多年前发生的一幕,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被这片光吸引,我考入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开始与这座我为之动心的城市朝夕相处。

⑧晚上从图书馆出来,我总会在校园内漫步徜徉,看路边的树木,看茂盛的花草。但更上心的,是看路旁那一盏盏路灯,看路灯所发出的柔和温馨的光。华灯初上,交织着点点繁星,仿佛____,____。

⑨在校时,因囊中羞涩,很少上街品尝武汉小吃。记得有一回,因投稿得了十多元稿费,我便邀约室友去大东门小吃街。那天晚上,从小吃街回学校,我们踏着一地月光,月光如水,倾洒在我们身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氤氲的梦令人犹如身处仙境

⑩这座城市,处处与光有关。还记得当年离学校一站多路,有一个破旧的居民区,烂泥田、杂草地簇拥在颠簸的道路两旁。此地原叫鲁巷。后来,这里变成了“光谷”高科技产业园,各类高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说到“鲁巷”,人们已慢慢淡忘,但说到“光谷”,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光谷”,成了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了居住、休闲、购物的热门之地。

⑪大学毕业后,我在这座城市定居,接触最多的是这座城市里的人。

⑫前些年,我因脚烫伤,在家休息。准备做晚饭时,却发现液化气瓶没气了。无奈之下,我给认识不久的出租车司机熊师傅发了一条信息。没想到一刻钟后,熊师傅就扛着煤气罐“吭哧吭哧”上了楼。我赶忙道谢,请熊师傅喝茶。“喝什么茶哟,我还要跑生意!”熊师傅粗声大气。我把换气的钱、的士费、搬上六楼的辛苦费一起递给熊师傅。换气的钱他收了,其他一概拒收。还是那副粗门大嗓:“你这个人好啰嗦,一点儿小事,我还收钱?”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依然气高声大:“你脚没好之前,莫到处晃,有事打招呼。”粗门大嗓的背后,是一份豪气与仗义。这也是我对武汉人的印象

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这座城市彰显了英雄本色。媒体上的报道并没有让我意外,因为我知道,武汉人就是这样一一敢打善拼,是英雄的人民。

⑭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小区保安,名叫黄和义,快六十岁了。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买菜、送菜,给老人送药,有求必应、急人所急,哪怕新春佳节,也依旧坚守岗位。大年初一,帮业主远在二十公里外取钥匙,开门修好了漏水管道。大年初二,热心帮忙联系急救车,将一位发高烧、咳嗽不止的老人送院治疗。大年初三,伴着夜色,在手电筒的光晕下,你能看到他巡逻的身影……整整三个多月,他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小区保安室。后来,我见到他,对他说:“老黄,你真不容易呀!”黄和义笑了笑说:“也没啥,大事来了,大家一起扛!”

⑮从来到这座城市求学,到在这座城市安家、立业、定居,一晃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相处,我越发感到,无论是熊师傅,还是黄和义,他们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一点点微光。虽然微小,但汇聚在一起,就让这座城市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⑯难忘这江城之光。而我自己,也想成为这座城市里温暖的一点微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日第20版,有删改)

(1) 本文写了哪些与“光”有关的生活片段?联系全文概括。

①“光亮如海”的市区灯光;②;③回校路上的月光清澈如水;

④“鲁巷”变“光谷”;⑤; ⑥.

(2) 文章第⑪段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 江城的光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前后语境,将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与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句式一致,并对第9段划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文章结尾写道:“难忘这江城之光。而我自己,也想成为这座城市里温暖的一点微光。”请结合下面

的材料,说说你对“微光”的理解。

微光会吸引微光,然后一起发光,

这种光才能把阴霾照亮。

每个人,都可以做那一束真实的微光。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