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对原子质量 (即原子量)是原子实际质量与基准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准的确定历经几代科学家的研究,下列是其历程的部分资料:

(1) 若氢原子质量为a,氧原子质量为b,以道尔顿的原子量基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结合资料三,请推测斯达的原子量基准后来被取代的原因是
(3) 现代科学将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做比较,即可得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利用的科学方法相似的是____(可多选) A. 衡量物体质量的大小是以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基准 B. 水和酒精混合之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 研究木星体积时,若地球体积被定为1,则木星体积为1321 D. 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木块移动距离来反映小球的动能 E. 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大小不变
(4) 已知一个乙烷 (C2H6)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丙烯 (C3H6)分子质量是 m千克,若以该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丙烯 (C3H6)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考点】
同位素; 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