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金属氧化物是指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克)-

金属氧化物质量(克)

l-

36.0

67.9

2

36.0

68.1

3

36.0

68.0

平均值

36.0

m

请回答:

(1) 表格中m=
(2) 该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和R元素的质量比为
(3) 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考点】
元素的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