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材料二】
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所作,至少是他编的……孔子见仁兽麟被猎户打死,一面同情,一面伤感,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
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绝不是偶然的……
(《“春秋三传”第六》)
【材料三】
《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
《离骚》各篇多用“兮”字足句,三百篇中已经不少……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楚辞”。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总题分咏,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之风气。
(《辞赋第十二》)
【材料四】
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立谈可以取卿相,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婉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文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