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刘开《问说》)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不知其也(旨:味美 ) B. 教然后知(困:困惑 ) C. 非问无以广识(广:广阔 ) D. 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弃 )
(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道              日中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B. 不知其也            择其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 非问无广识     非宁静无致远(《诫子书》) D. 相辅行者也     博学笃志(《〈论语〉十二章》)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的话加以佐证。 B. 乙文论述了“问”与“学”的关系,强调了“问”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C. 甲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D. 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启示我们学习要善于提问。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便还家

②便向路

其境过清

④悄怆幽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足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 B. 问所来           隶而 C. 此中人云         如有所 D. 大惊             记之而去。
(3) 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全石以为底。”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甚矣,汝之不惠 D. 天子为动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乙】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甲】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