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1) 下列关于《经典常读》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宁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可以去读读《说文解字第一》。 B. 读《经典常谈》,不能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书籍卷数之类,而要把它当作一只船,去接触古书。 C. 阅读《经典常谈》,要提倡古人“  尊古”“  崇古”  的旧习,精读整本书,从而达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 D. 小波对古代的“  说客”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可以去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2) 有人评价《经典常谈》“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综合评价; 《经典常谈》;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1) 下列有关《经典常谈》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B.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如七年级学过的《木兰诗》。 C.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唐代,苏轼和辛弃疾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D.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2) 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