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解自己所教七(8)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张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 下面是张老师根据问卷数据制作的两张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结论。

(2) 课堂上,张老师就“课外阅读时是否要有做笔记的习惯”让同学们进行了辩论。刘明同学认为阅读时没有必要做笔记,因为能读懂就行了。请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刘明的观点进行反驳。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它会让你时刻保持清醒,沉浸其中,提高阅读效率。另外,阅读是一种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考,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 张老师决定出一期“少年正是读书时”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版面是“好书推荐”,请你从备选书目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推荐词。

备选书目:A.《城南旧事》;B.《湘行散记》;C.《猎人笔记》;D.《镜花缘》

【考点】
图表信息; 见解表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识相貌】
          
图一曹文轩       图二陈忠实
材料一: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
《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二:曹文轩与学校校报记者的访谈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1) 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任选一幅作答)
(2) 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幸福在远处”,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