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事无大小,以咨之

②性行淑均,畅军事

③战胜而不人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 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 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 , 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 , 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其庵庐云。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其能凌岁寒而不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选自宋濂《看松庵记》)

【注释】①庵庐:简陋的茅屋。②鹤氅(chǎng):羽毛编织的外套。③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④谢公履:谢灵运为登山发明的一种木鞋。⑤唶(jiè):赞叹。⑥度:态度。

(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遂以其庵庐云          名:

其能凌岁寒而不行改度者      易: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励,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3) 章君感叹“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看松之趣”体现在哪两方面?请你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古代诗文阅读

黔游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

初三日饭后辞影修。遂下山。十里,北过赵官屯,十里,东北过南板桥,七里,抵普安演武场。由其西横岭西度,一里,望三一溪①北来,有崖当其南,知洞在是矣。遂下,则洞门北向迎溪,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路由东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则扩然无间,水循洞西,路循洞东,分道同趋,南向十余丈,渐昏黑矣。忽转而东,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东遂穹②然大辟③,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盖其洞可入处已分三层,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则明而较低;其内辟之奥为一层,则明而弥峻;当内外转接处为一层,则暗而中坼④,稍束⑤如门,高穹如桥,耸豁不如内层,低垂不如外层,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

[注释]①三一溪:溪水名。②穹:高、大。③辟:开阔。④坼: che, 裂开、分开。⑤束:狭窄。

(1) 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下山后,走了27里,抵达普安演武场。 B. 从普安演武场的西面继续向西走,看见溪水从北而来。 C. 山崖的下面有个知洞,有一块巨石立在洞门里面。 D. 溪水与道路在进入山洞十余丈后变换了方向。
(2) 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体现洞内奇特之处的两个文句。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洞西    请其本(《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则明而弥    清荣茂(郦道元《三峡》) C. 则扩无间    则北通巫峡( 范仲淹《岳阳楼记》) D. 外入之门为一层    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