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闻背景】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关于“天舟一号”的主题阅读

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此次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文本阅读】“天舟一号”瘦身记

    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资料链接】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全密封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它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为12.91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5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1) 阅读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则新闻报道了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能让人们及时地了解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 B.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要想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送更多的货物,只要保证自身足够强壮就可以了。 C. 科学家将天舟一号的一个个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主要是为了去除飞船非受力部分的材料,从而让飞船更加美观。 D.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全密封货运飞船,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等综合能力在世界所有货运飞船中都是最高的。
(2) 科研人员采用哪些方法为“快递小哥”进行“瘦身”?
(3) 有人在读了《“天舟一号”瘦身记》后,认为第(5)节画线句多余,应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4) 【文本阅读】【资料链接】都为我们介绍了“天舟一号”,它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考点】
新闻、材料类文本;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

公元1997年6月30日,23时18分。

雄踞于维多利亚海湾展翅待飞的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晶莹亮丽;五楼大会堂里,华灯齐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就要在这里隆重举行。

敞亮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双方军乐团交替演奏着欢快的乐曲。4 000余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嘉宾身着盛装,仪态凝重。

主席台设在大会堂北端的半圆形前厅。前厅北面30米高的蓝色玻璃幕墙中央,并列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两国主要领导人各5个座位并排设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

主礼台前方按照中英相应方位设置了两个棕红色讲台,讲台正面分别镶嵌着两国国徽。

讲台的东西两侧各矗立着高矮两根旗杆。此时,中方的旗杆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蓝底米字旗处于待降位置。

23时46分,中英双方主要领导人入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大厅,步履矫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礼台就座。

23时47分,双方仪仗队同时齐刷刷地施举枪礼。

23时48分,查尔斯王子走向英方一侧的讲台致词。他说,仪式标志着香港在英国管制150多年后,根据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本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主席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6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讲话结束时,场内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与南京静海寺的钟声遥相呼应,与北京天安门广场10万群众的欢呼汇作中华民族的强劲声音!积淀在国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样迸发。

记者注意到,参加交接仪式的东江纵队老战士习惯地举起颤巍巍的右手,向神圣的国旗行军礼,脸颊上老泪纵横。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辗转奋战,血染疆场。

嘉宾席上的庄世平先生仰视着五星红旗,说:1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0时9分,交接仪式结束。钱其琛外长礼送查尔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厅主入口处。查尔斯王子及刚刚去职的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

百年一瞬,沧桑巨变。当年,列强瓜分,骨肉离散;如今,金瓯补缺,同胞团聚。这是何等悲怆而又何等壮丽的史诗!

此情此景,迅即传至全中国,传至全世界……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1) 作者要写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什么开头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会场的布置情况?
(2) 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
(3) “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有怎样的含义?
(4) 这则新闻在文体上有怎样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

(2) 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 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B. 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 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 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