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有能与其奇者唧唧唧唧 B. 遂葺宇上择善者而从之 C. 仆去月病使君罗敷 D. 未复有能与其者邑人
(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 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也        旨:

②然后能自也      强:

③学不可以        已:

木受绳则直      故: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輮使然也/其此谓乎 B. 其善也/则明而行无过矣 C. 有嘉肴/有槁暴 D. 不思则罔/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 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 , 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 君谓计将安出?”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⑦用,因此。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亮耕陇亩

为《梁父吟》

③先主

④由是先主遂

(2) 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为信      欣起行 B. 先主器      治水 C. 屏人曰      恸绝良久 D. 智术浅短    潭西南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 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