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

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 B. 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而往,暮而归 C. 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D. 哀转久                   率妻子邑人来此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从文中找到的两条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子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 入则无法家士(拂:通“粥”,辅佐) D. 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心志  行拂乱所为 B.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出淤泥不染 C. 舜发于畎亩中  宋何罪 D.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贤材人远矣
(3)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中产城外学地公公的之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 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 ) 亲戚之( )

扶苏以谏故 ( ) 为天下(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攻之而不胜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B. 多助至               甚矣,汝不惠 C. 使外将兵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 闻无罪             王命急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句式整齐,多用排比,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B. 甲文举守城而不胜之例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举攻城而不胜之例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C. 乙文中“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正好印证了甲文中的“失道者寡助”。 D. 乙文中陈胜、吴广顺应天道讨伐暴秦,“宜多应者”,是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最好诠释。
(5) 结合我国与其他国家疫情防控现状,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刘振之,字而强,慈谿人。性刚方,敦学行,乡人严重之。崇祯初,举于乡,以教谕迁陵知县。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诸生李文鹏、王应鹏皆死,自许州以南无坚城。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典史杜邦举曰:“城存与存,亡与亡,此人臣之大义,公言极是。”振之乃与集吏民共守。贼大至,城陷,振之秉笏①坐堂上。贼索印,不与,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口,乱刃交下乃死。初,振之书一小筒,藏箧②中,每岁元旦取视,辄加纸封其上。及死,家人发箧,乃“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语也,其立志如此。赠光禄寺丞。邦举,富平人。许州被屠,陵人恂惧③,守者或遁走,邦举捕得之,斩以徇④。及城陷,自成欲降之,邦举骂曰:“朝廷臣子,岂为贼用!”贼抉其舌,含血喷之,遂遇害。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2015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记事。②箧(qiè):小箱子。③恟(xiōng)惧:恐惧。④徇(xùn):巡行示众。

(1)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性刚    方七百里 B. 许州以南无坚城    自非亭午夜分 C. 振之一小简    与朱元思书 D. 贼用    天子为动
(2) 下面是“发”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填写义项。

把箭射出去。例如:“见发其发矢十中八九。”(欧阳修《卖油翁》)

出发。例如:“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花开。例如:“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

。例如:“家人发箧(《明史》)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孟子》三章)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

②初,振之书一小简,藏箧中,每岁元旦取视,辄加纸封其上。

(4) 按孟子的标准,文中的刘振之、杜邦举堪称“大丈夫”。请结合选文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