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 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 “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 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考点】
材料探究; 见解表述; 语言连贯; 语言简明;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是2011年7月16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录取短信,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一时之间引起社会热议:

       甲:的确别出心裁,收到如此有趣的录取短信,哪个考生不高兴?我想公众看了这样的短信,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学录取短信也可以这样来发!

       乙:我可不这么看。大学录取通知可是一种正式通知,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丧失自身原则。这种方式有自我造势、哗众取宠之嫌。搞不好,学生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呢!

       丙:其实,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最关键的是,学校应该在学术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上下功夫,有实力才真正有魅力嘛。

       丁:……

(1) 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

A. 怎样使用“淘宝体”更好。 B. 哪一种录取短信更能吸引大众。 C. 怎样看待“淘宝体”录取短信。
(2) 下列说法与甲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甲喜欢这种有趣的“淘宝体”大学录取短信。 B. 甲希望所有的大学都使用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 C. 甲认为大众也能够接受这种新颖的录取短信。
(3) 假如你是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