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是初三(D)班第一组的小组讨论,请你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讨论背景]

在“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明白了“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那么,中学生在网上究竟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呢?初三(1)班第一组就此展开讨论,小组长孙志远担任主持人,沈弘毅、李择善、张思齐三位组员参与讨论。

[备用材料]

中学生选择网友的标准

标准

人品

凭感觉

外貌

才华

知识

其他

人数比例

30.8%

21.4%

19.1%

17.0%

8.9%

2.8%

(选自《国内中学生网络交友调查报告》)

[讨论规则]

讨论规则

简要说明

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主持人要宣布议题,组织讨论,让讨论过程井然有序,但不宜先入为主地谈自己的观点或想法

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发言者要明确表达对相关问题的意见,赞成还是反对他人观点,也应表述清楚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讨论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爱好

[讨论记录]

主持人(孙志远):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张思齐:网络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友,不用担心对方会泄露你的秘密,因而可以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很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

沈弘毅:我认为,说网上能交到真正朋友的都是脑子不正常,正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连对方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怎么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呢?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管仲鲍叔牙交谊甚厚相知深..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需要经过现实中的相知相惜。

李择善:思齐、弘毅两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我觉得真正的朋友不仅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还应该给人以帮助和支持,使人向善向上。也正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上的人鱼龙混杂,再加上我们中学生社交经验不足,所以,我认为网络交友要慎重!

张思齐:刚才李择善同学的发言给了我启发。确实,新闻里不时会有网上交友被骗的惨痛案例,我们中学生尤其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我们也明白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网上交友我们要持审慎的态度,否则很可能遭遇交往陷阱。

主持人(孙志远):刚才大家针对“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达成了共识:网上交流直接快捷,但作为虛拟的世界,网络有风险,交友需谨慎。从讨论中,我们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今天的讨论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参与。

(1) 根据[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发言人(次)

观点

依据

张思齐

第一次

网上很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

网络是虚拟世界,可以袒露心声

第二次

新闻报道及课堂学习的体会

沈弘毅

网上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李择善

网络交友要慎重

(2) 孙志远的开场白和沈弘毅的发言存在不符合[讨论规则]之处,请分别指出并加以分析。

(3) 请你以[备用材料]为理由,发表对“中学生在网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这一问题的看法。
【考点】
材料探究; 见解表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今年两会上,“海绵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热点。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理要求的是“随降随排”,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修多少管道都不够用。正在试点的“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座城,而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希望水渗下去,蓄起来,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以往陈旧的城市建设理念,不再片面追求高楼大厦,而更加注重城市设计的精细化、人性化。

       材料二:“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够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再释放出来,这样就需要有下沉式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然而,建设这些“海绵体”并不容易,资金需求巨大,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而且熟悉这项技术的人才还相对缺乏,急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材料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现在还在试点和探索中。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介绍什么是“海绵城市”。

(2) 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建设“海绵城市”我们现在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 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作为重庆“海绵城市”试点,提出了“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的口号,请你对这个口号进行品析。

综合性学习 普通
2. 综合性学习

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认为《水浒》一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将这部作品移出教材推荐书目。对此,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政府网站上做了回复。围绕这个问题,请你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下是关于《水浒》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调查时依据家长参与学生阅读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50%及以上,第二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10%到49%之间,第三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9%以下。

【材料二】《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书中有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播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材料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认为:“《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我们既不能一味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喳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材料四】《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

(1) 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你从这个调查数据中得出的结论。
(2) 阅读后三则材料,概括将《水浒》保留在教材推荐书目中的理由。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综合性学习

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1) 根据小宇提供的汉字演变图片和《说文解字》的解释,请你探究“天”的造字方法并写出依据。

——《说文解字·一部》

(2)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于“天”字的解释差别很大,小宇列出了两种释义,请你写一段话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

至高无上曰天。

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新华字典》

(3) 小宇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字的解释转换为图表,请你帮助他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天”字的解释

高度

稀薄程度

一千尺

约333米

轻三十之一

万有六百尺

约3533米

约6000米

轻二之一

二百余里

约100000米

(4) 由“至高无上曰天”,小宇联想到《少年中国说》。请你结合他摘录的内容,谈谈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以及“我中国少年”之责任与使命。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