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性学习

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1) 根据小宇提供的汉字演变图片和《说文解字》的解释,请你探究“天”的造字方法并写出依据。

——《说文解字·一部》

(2)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于“天”字的解释差别很大,小宇列出了两种释义,请你写一段话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

至高无上曰天。

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新华字典》

(3) 小宇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字的解释转换为图表,请你帮助他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天”字的解释

高度

稀薄程度

一千尺

约333米

轻三十之一

万有六百尺

约3533米

约6000米

轻二之一

二百余里

约100000米

(4) 由“至高无上曰天”,小宇联想到《少年中国说》。请你结合他摘录的内容,谈谈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以及“我中国少年”之责任与使命。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考点】
材料探究;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020新冠疫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决心、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温度。复课后,某班将开展以“众志成城,彰显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来应对疫情。疫情在我国最初爆发时,我国政府果断采取措施,科学应对积极防控,十天内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三天后雷神山医院也竣工。两家医院的神速建成,被誉为“中国速度”。为迅速控制疫情提振了士气,并最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我国政府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复工复产。

(材料二)

    全国29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向湖北派出医疗队及医护人员情况统计表(国家卫建委)

截至时间

1月24日(除夕)

1月28日上午

1月28日晚上

2月14日

2月20日

3月1日

医疗队共

7支

30支

43支

217支

255支

344支

医护人员共

900多名

4130名

5930名

25683名

35272名

42322名

(材料三)

    疫情期间,有将药袋挂满一身的社区网格员、55岁的医院守门人、披星戴月连续奋战的建筑工人、90后蔬菜分拣的志愿者、进驻医院的环卫保洁员、匆匆奔忙的快递员、冲锋在前的警察……他们说:“我们不做谁来做?”他们奔波在基层第一钱,他们是非医护人员,但也是抗“疫”的战斗者。

(材料四)

    在中国有效控制住疫情时,世界进入疫情爆发期。一些国家因抗疫准备不足,向我国求助,请求抗疫物资支援和分享抗疫经验。而美国一些政客不去思考如何借鉴中国的抗疫经验管控国内的疫情,却一门心思地贬损中国。他们先是无视国际卫生组织的规定,故意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以污名的手段来败坏中国名誉,继而又嘲讽中国的援助行动是“赎罪”,接着又纠集西方国家向中国索赔。最终,这一出出闹剧却因无人喝彩而散场。

(1) 上面四则材料中,不能体现“众志成城,彰显中国精神”主题的一则是
(2)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我国能够迅速有效控制疫情的主要原因。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