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老舍的父子情》,回答问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交,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一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下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級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⑪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     

⑫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1)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老舍是一个“复杂”的父亲?
(2) 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文章结尾句“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4) 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从词语运用角度)
(5) 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从修辞角度)
(6) 结合选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景物描写。
(7)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比较选段和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异同。

他们的车破,所以只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他的希望更大了。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考点】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 记叙顺序; 比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

我的父亲母亲

    我上大二时,父亲突然住院了,得的是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都傻了,第二天我就从武汉坐火车回了北京。

    这一次,母亲破天荒地去了医院,不再读书写作,而是陪在父亲的病床前。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这二十多年来,如果她能够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庭的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病成这样了。那天,我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冲着母亲大叫:“你以为你挣了钱就了不起了?没有我爸,你有再多的钱都没用!”

    父亲病危前倒数第三天,提出要回家住,我坚决反对,母亲却不顾我的反对,搀着父亲回了家。

    回家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起围裙进厨房,无论我怎么阻拦,他还是坚持要自己做饭。母亲却始终没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

    我急得都快哭了,父亲的身体已经这样了,怎么可以再下厨房呢?我冲着母亲叫嚷:“爸给你做了一辈子的饭,难道你就不能看在儿子的分儿上饶他这一次,自己做顿饭吗?”

    母亲没有理我,父亲也没有理我,他俩就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一个闲着,一个做饭,看得我心都碎了。我真担心父亲突然会出什么问题。

    父亲行动缓慢,做饭花了很长时间,最后,母亲竟然生气了,冲着父亲发火:“你个没良心的,难道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吗?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她哭着躲进了卧室。我忍无可忍,可父亲却还跟从前一样,颤巍巍地把汤端上了桌。

    不过这次,母亲很长时间没有走出卧室,父亲就右手拿着扇子,左手端着汤,朝卧室的门缝里扇,渐渐地,香味儿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走了出来,抽抽搭搭地坐到了餐桌旁,喝了起来。

    父亲共为我和母亲做了五顿饭。三天后,我和母亲把父亲重新送进了病房。父亲病痛中所有的饭菜都是奶奶做的,所有的衣物都是我洗的,母亲就整日坐在父亲床边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我曾听见母亲这样对父亲说:“老伴儿呀老伴儿,以前你从来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病了,就好好听我给你读书吧,这书里有你也有我呢。”

    父亲走时,只有一句话留给我:“毕业后回北京,给你妈做饭。”而给母亲的也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老婆,你爷们儿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饭了。”为了这句话,母亲哭了整整一个星期,不吃不喝,谁也劝不住,反复说一句话:“你说你要给我做一辈子的饭,怎么还没到一辈子,你就走了?”

    父亲过世的第四年,一个周末,我跟母亲说:“要不您也再找个合适的老伴儿?免得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

    母亲听了我的话,竟然不知所措。

    我忙笑着安慰母亲:“您别着急,我说的是真的,您原来不是说单位里有比我爸更好的老头儿吗,要不您也带家来我看看?”

    我是笑着跟母亲说的,可是母亲却哭着躲进了自己的卧室。

    从此,我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找老伴儿的事了。

    父亲过世的第六年,母亲追随父亲而去。临终前,母亲说:“把我所有的书和你父亲的遗像一起烧了吧,让他和我一起走。”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流着泪看完了母亲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我和父亲一样,几乎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母亲写的书。而直到此时,看完了母亲的最后一本书,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爱的方式与众不同。

(1) 随着父亲病情的恶化,母亲是怎样做的?我对待母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父亲病情

母亲的做法

我对母亲的态度

肝癌晚期,突然住院

有些恨她

病危前回家住

闲着,任由父亲为自己做饭

病危重新住进医院

基本理解母亲对父亲的爱

去世后

怀念父亲,不愿再找老伴

(2) “你个没良心的,难道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吗?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她哭着躲进了卧室。如何理解母亲此时此刻的言行?谈谈你的看法。
(3)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这句话。

母亲却始终没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

(4) 文章末尾说“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爱的方式与众不同。”文中母亲对父亲的爱是如何体现的?请找出两点。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父母也正在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爱着对方?请谈一谈你的发现。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光

梅子涵

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数,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亮一点,暗一些,会掀动别人不同的涟漪。明明是很艰难的岁月,有沉重和伤痕,我只选择了讲一点明亮的人和事:都真实,却温暖些,美好些,诗意充分些……难有大真理,但有小光亮!

⑨光也是可以写出来的。如同谱在旋律间,画在色彩里。

⑩我曾经去过巴黎那个小镇,踏进梵高住过的小楼,暗暗的楼梯,小小的房间,一个不大的天窗,日子贫穷,买面包的钱也不足,实在没有多少明亮,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

⑪寻找光亮的角度,写出、画出光影照着的人生、世间,是文学和艺术的另一番大意义,鼓励生命和岁月,令心境明媚。

⑫在农场当知青的那些年,日子有些茫然。一间不大的平房宿舍,住下六七个人。一只暗弱的灯泡吊在房顶中央,透过帐子洒落到各人面前,只余下昏花了。有很少数的人,带了小小的台灯去,偷偷接上电线,亮在床头,那是违反规定的,可是领导们也不强行没收,眼开眼闭随它们亮着。青年人想在床头有些亮光的小心愿被宽容地照应了,只是很容易的一点儿善意,多少个夜晚就明亮和温暖。

⑬让床头亮着的人有光,眼开眼闭的人心里也有光,让人光明,自己也光明,都成光明人。恋光的何止哪一个某某人!他们是在灯光下写信给父母,读会儿书报,梦里不会只有白天哼哧哼哧地拼力劳作……

⑭我胆子不大,没敢带去,只是走过时总会羡慕地看一眼。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现在想起那微微的跳动,依然美好,也有些伤感。因为我每晚都是在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下就着小台板读着、写着,无意地准备了未来。

⑮昏花的灯光也是光。

⑯所以也准备了今夜的写作。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

(选自2022年4月24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 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充文字,使句意完整。

①阴雨日的白天,台灯的亮光,会让发呆的“我”

②在老台灯光下做作业的“我”,后来被它映亮着

③小时候,窗外天空交错的探照灯光,让“我”

④农场知青宿舍帐子里很昏花的灯光,让“我”

(2) 文中为什么写小王子想和点灯人成为朋友?
(3)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可是他却着迷地坐在麦地里画,金黄得铺天盖地!(此句感叹号表惊叹。作者因何而惊叹?请说出两点原因。)

②心里美好得微微跳动。(“我”心里为什么感到“美好”?)

(4) 文章以“在老台灯的光下写着灯光”结尾,有何用意?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驻守荒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扣火焰﹣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2) 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 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