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 , 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苏代:谋士。②拑: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 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妻私臣        臣恐强秦为渔父也 B. 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弊大众 C. 朝服衣                      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D. 我孰与城北徐公                      吾妻之我者
(2) 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C. “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D. “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是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 B.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 C. 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诫,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 D. 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4) 把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 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 , 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春和

②心旷神

成明霞

踏危石

(2) 下列句子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B. 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 物喜          可一战(《曹刿论战》) D. 悠然有遗世想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 填空和解答。

①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晚望月孝然祠外————晓起观海门日出

②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阁部”。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 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C. 是亦不可以

已:停止

D. 至南门

执:押解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吾后

B. 所欲有甚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

C. 舍生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

D. 蹴尔而与

诸将果争前抱持

(3) 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 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 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 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 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国者,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之者 B. 太守谁      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C. 善为国者     公问其 D. 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其叱咄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游人去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不胜 B. 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   真无马邪 C. 而勿害     跳往助 D. 故善国者     不足外人道也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4)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之情。
(5) 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