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0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700千米,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翠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1) 这篇文章是(事物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 B. 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红色植物。 C. 木星的主要组成物质为二氧化碳,其浓度高达90%以上。 D. 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
(3) 写出文章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容易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是最好的药

    ①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②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仅靠水就可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糖尿病,因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褪黑激素;抑郁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③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④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

(有删改)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是最好的药,包治百病。 B. 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C. 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 D. 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喝足够多的水。
(2) 下列与原文愿意不符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 第③段画线句子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体内有大量的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部分。 C. 文中划线的词“往往”是概数,在句中表示“犯常识性错误”的情况时常发生,突出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偏爱而忽视了天然的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可以用茶、咖啡、酒或饮料来替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A)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 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B)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C)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乙)中国园林的窗子对园林造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造园家常常将窗子设计成扇形,成为“便面”。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开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这就是清代李渔说的“尺幅窗,无心画”。造园家所说的“漏窗”,就是将不同景区的景色相互“漏”出,使园中景色流动起来。

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明人有首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与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户把外边的景色引了进来。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也是这个意思。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中华书局,有改动)

(丙)中国的园林,它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不同形式的表现。比方说,明末清初的园林,同晚明的文学、书画、戏剧,是同一种思想感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明末的计成,他既是园林家,也是画家。清朝的李渔也是园林家,又是一个戏剧家。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可以产生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学问来。而中国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感染。可以说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节选自陈从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1) 请分别概括(甲)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和(丙)文的核心观点。
(2) 下面摘自(甲)文的四个例子,如果选取一个用在(乙)文中,哪一个最恰当?请选出来并说说理由。

A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B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C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3) 下列对三个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认为花墙、廊子、镜子在苏州园林中的恰当设置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B. (乙)文举了颐和园乐寿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 (乙)文中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所营造的意境可以印证(丙)文的观点。 D. 三个文段都是围绕园林而谈,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中国园林美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现代文阅读。

人工智能助力冬奥新发展

①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中来到日常生活里,在现代社会多方面都迸发出了巨大能量。当热情四溢、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冬奥会遇上风头正劲、前景明朗的人工智能技术,两者的相遇又会迸发出怎样精彩的火花?

②本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智能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协同发力。语音识别、自动翻译、语音合成、语音转换各项技术的融合,将让北京冬奥成为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

③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也是人工智能助力冬奥的一大亮点,它能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认知。过去,大多数教练都是通过录像进行复盘分析后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如今,这一工作可以借助智能系统来完成。A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能够总结选手在每个阶段重要的比赛特征,将运动员身体重心、曲线数值进行记录、标注,为每一个运动员提供专业意见,形成运动员独特的训练数据。

④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也无处不在。服务于本次赛事的机器人主要包括五类,分别是消杀、清扫、送餐、引导和防疫监督。消杀机器人可以在每个班次完成所在区域的全部消杀工作,中途不用添加药剂。5G送餐机器人采用5G室内多功能云端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结合自主导航及避障的智能行走能力,实现智能送餐服务。这种“免接触式”餐饮配送服务能够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服务保障工作。防疫监督机器人可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并测量人员的体温,当发现体温超标的人员时它会主动上前交流提示,并报告给管理人员。对区域内没有佩戴口罩的人员,他也会前去提示其佩戴上口罩。

⑤央视新闻也推出了一位特殊报道员——央视新闻Al手语主播,她不仅能报道冬奥新闻,还能进行准确及时的赛事手语直播。语音识别等技术作为驱动的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使该主播的手语表达更精确更连贯。

⑥科技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环境支撑下,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实现人类城市生活新目标。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智能语音技术、AI训练辅助系统、智能机器人和AI手语主播这些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 B. 第④段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五类智能机器人,其中防疫监督机器人不但能够定点主动测量人员体温,还能够完成比赛场馆的防疫消杀工作。 C.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借助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能够更加精确连贯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 D. 文章主要说明了人工智能在冬奥会上的应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层次分明。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过去,大多数教练都是通过录像进行复盘分析后对运动员进行指导;如今,这一工作可以借助智能系统来完成。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