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下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杨氏入山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布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引:带领。②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③戒:告诫。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渔人甚   ②阡陌交通③便还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林尽水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丝纱、麻布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子来迟/ 王命急宣 C. 不私藏/ 出酒食 D. 可同处/ 渔者歌曰
(4) 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5) 两则文言所写的故事里,村民和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邀余入山  (      )       ②以不时至,矣   (      )         
夕  (      )               ④足于惠因涧 (      )

(2) 和“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心之所向 B. 知之为知之 C.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 D. 至之市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谒 辨 才 于 朝 音 堂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使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君之国空矣。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1) 下列句中的“而”与“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C.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 跪而拾之以归
(2) 下列句中的“之”与“夫起之能”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 至之市 C. 观之正浓 D. 久之,目似瞑,意睱甚
(3) 下列对公子成功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像吴起这样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 B. 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会轻举妄动。 C. 魏武侯比殷汤、周武王更贤明,善广纳贤士,吴起喜欢魏武侯这样的明君。 D. 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会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
(4)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来君       事:                                   ②汤不能务光 臣 :              ③东齐           距:                          ④西有虎狼之秦 虎狼:            

⑤乃欲使之饭粝茹蔬短褐步走以供使令 被:                    ⑥臣为君忧之 窃: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②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