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 , 既已狼噬梁、岐 , 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玄共事,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改动)

【注释】①郗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展:鞋履和木展,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必能神补漏,有所广益(     )  

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         

大功既(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众议举宠为督             必济事 B. 为营中之事               不爱憎匿善 C.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时朝议遣玄北讨 D. 先帝称曰能                 人间颇有异同
(3)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 使 才 皆 尽 虽 履 屐 之 间 亦 得 其 任

(4)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5) 甲文中诸葛亮北上伐魏之前,向朝廷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乙文中郗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同时也有(用乙文原语句回答)的胸怀。
【考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牺牲玉帛,弗敢也()         ②公将之()
③虽千里不敢也()                  ④今日也()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 以君为长 , 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 衣食所 , 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3)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庸夫/之怒也 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臣未/尝闻也 D. 下视/其辙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邯郸大梁     

②愿王之      

③而谗言先     

④后太子质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A. 温故知新(《论语》) B. 剑不行(《刻舟求剑》) C. 拔山倒树来(《幼时记趣》) D. 时习之(《论语》)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议 臣 者 过 于 三 人 矣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