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夜正是十五元宵,众僧道:“老师父,我们前晚只在荒山与关厢看好。今晚正节,进城里看看金灯如何?”唐僧欣然从之,同行者三人及本寺多僧进城看灯。正是:

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萧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

……

众僧道:“满城里人家,自古及今,皆是这等传说。但油干了,人俱说是佛祖收了灯,自五谷丰登;若有一年不干,却就年成荒旱,风雨不调。所以人家都要这供献。”

正说处,只听得半空中呼呼风响,唬得些看灯的人尽皆四散。那些和尚也立不住脚道:“老师父,回去罢,风来了,是佛爷降祥,到此看灯也。”唐僧道:“怎见得是佛来看灯?”众僧道:“年年如此,不上三更就有风来,知道是诸佛降祥,所以人皆回避。”唐僧道:“我弟子原是思佛念佛拜佛的人,今逢佳景,果有诸佛降临,就此拜拜,多少是好。”众僧连请不回。少时,风中果现出三位佛身,近灯来了。慌得那唐僧跑上桥顶,倒身下拜。行者急忙扯起道:“师父,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说不了,见灯光昏暗,呼的一声,把唐僧抱起,驾风而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九十一回)

【材料二】才转过厅房,向后又照,只闻得啼泣之声,乃是唐僧锁在后房檐柱上哭哩。行者暗暗听他哭甚,只见他哭道:

一别长安十数年,登山涉水苦熬煎。幸来西域逢佳节,喜到金平遇上元,

不识灯中假佛像,概因命里有灾愆。贤徒追袭施威武,但愿英雄展大权。

行者闻言,满心欢喜,展开翅,飞近师前。唐僧揩泪道:“呀!西方景象不同,此时正月,蛰虫始振,为何就有萤飞?”行者忍不住,叫声:“师父,我来了!”唐僧喜道:“悟空,我心说正月怎得萤火,原来是你。”行者即现了本相道:“师父啊,为你不识真假,误了多少路程,费了多少心力。我一行说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盗取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我当吩咐八戒沙僧回寺看守,我即闻风追至此间,不识地名,幸遇四值功曹传报,说此山名青龙山玄英洞。我日间与此怪斗至天晚方回,与师弟辈细道此情,却就不曾睡,同他两个来此。我恐夜深不便交战,又不知师父下落,所以变化进来,打听师情。”唐僧喜道:“八成沙僧如今在外边哩?”行者道:“在外边,才子老孙看时,妖精都睡着。我且解了锁,物开口,带你出去罢。”唐僧点头称谢。

……

那妖王把唐僧捉住,依然使铁索锁了,执着刀,轮着斧,灯火齐明,问道:“你这厮怎样开锁,那猴子如何得进,快早供来,饶你之命!不然,就一刀两段!”慌得那唐僧,战战兢兢的跪道:“大王爷爷!我徒弟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团变个灭焰虫儿,飞进来救我。不期大王知觉,被小大王等理见,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众皆喊叫,举兵着火,他逐顾不得我,走出去了。”三个妖王,呵呵大笑道:“早是惊觉,未曾走了!”叫小的们把前后门紧紧关闭,亦不喧哗。

(节选自《西游记》第九十二回)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场景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城观灯的场景,渲染了一种灯明月皎、风调雨顺的热闹样和气氛。 B. 赏金灯为后文唐僧被卷走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的场景,皆因佛爷降祥。三只黑犀牛精借此预谋捉拿唐僧师徒。 D. “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元宵夜月色澄澈、灯火灿烂之美。
(2) 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材料中唐僧这一形象“瑕瑜互见”,谈谈你的看法。
(3) 【材料二】行者说:“师父啊,为你不识真假,误了多少路程,费了多少心力。”请举两事例来说明。
(4) 仿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

出处

句子

批注

《西游记》

一别长安十数年,登山涉水苦熬煎。

“十数年”“苦熬煎”,凝练概括了取经的漫长和艰辛

《狼》

议论,诙谐风趣,指出狼的狡黠奸诈,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②》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教育儿子“淡泊”自守,“宁静”自处。极富哲理,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皇帝的新装》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病

要明天就请陈莲河。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它。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选自《朝花夕拾》)

(1)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除了《父亲的病》之外,你还读过哪些篇目,请写出篇目名以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篇目名:《》 主要人物:

(2) 陈莲河在给“父亲”治病过程中用了哪些药和药引?
(3) “败鼓皮丸”能“治病”的原因是什么?最终这副药起作用了吗?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4) 选文中画线语句揭示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名著导读 普通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文段一)

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炽天炽地。

(文段二)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王……

(文段三)

此时有二更时候,众怪一齐相见毕,把唐僧推下殿来。那长老于灯光前,忽见三个徒弟都捆在地下,老师父伏于行者身边,哭道:“徒弟啊!常时逢难,你却在外运用神通,到那里取救降魔,今番你亦遭擒,我贫僧怎么得命!”八戒、沙僧听见师父这般苦楚,便也一齐放声痛哭。行者微微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伤。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

(文段四)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童真、神奇等诸方面,《西游记》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具有儿童文学美学的特质,显露出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适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从而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首先看重真之美。《西游记》中许多可爱的人物,他们举手投足间皆有童真童趣,美猴王孙悟空是《西游记》“童子”世界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顽童,他身上时刻有“童心”的显露,表现出了少年儿童身上特有的冒险精神,顽童是儿童普遍的主体特征,作品更着力渲染了悟空独特的顽童个性,如爱闹腾、偷盗、玩恶作剧、好耍赖等,悟空这些举动极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精力充沛的滑稽童子形象,呆而有趣的猪八戒是个经常引人发笑的戏剧式人物,他有长鼻子大耳朵,又笨又丑的外貌和猪的习性。他的一些缺点,表现了他的笨拙和天真,显得十分可笑,尽管其身上有很多成人的欲望和毛病,但他表现出更多的儿童特征,性格憨厚,本质单纯,给人们以愚拙天真的整体印象。在这些可笑可爱的人物心里,没有欲说还休的人生感叹,全然是一派稚拙纯朴的童年生命气象,一种最自然、最本真的生命意趣的飞扬显现。《西游记》这部作品自觉不自觉地符合了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追求。

其次是奇幻之美,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向往不凡的神奇的事物,《西游记》正好把儿童带进一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让他们在那里自由翱翔,从而使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一定满足,这些正好符合儿童的审关情趣,作品描述的上天入地、无拘无来的情节,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充分满足了儿童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充分展示了儿童文学的奇幻之美。

(1) 对文段分析或推测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选自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情节,其结局为悟空大胜,红孩儿惨败。 B. 文段二选自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铁扇公主为红孩儿报仇不愿借扇子,但最终还是被机智的孙悟空借走了。 C. 文段三真实地刻画了唐僧本质上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懦弱胆小。 D. 文段四认为从儿童的审美趣味与文学欣赏水平来判断,只适合阅读《酒游记》。
(2) 下面的分析和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三中孙悟空所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本身是一种童年的生命气象,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 B. 由文段四可以看出,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喜欢能充分表现童真、神奇特质的作品。 C. 文段四中所分析的孙悟空和猪八成,这两个角色最受少年儿童喜受,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冒险精神。 D. 《西游记》中的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即童真、神奇等美学特质,正是小说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吸引少年儿童的重要方面。
(3) 《西游记》先后拍成影视剧和动画片,(链接材料一)为影视剧片尾曲,(链接材料二)为动画片片尾曲,请结合内容和语言谈谈你更喜欢哪支片尾曲。

(链接材料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万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链接材料二)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火眼金睛的如意棒/护送师徒朝西去/白龙马/脖铃儿急/颠簸唐玄奘/小跑三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么魔法很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战妖斗魔同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