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越明年,政通人和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衔远山,吞长江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考点】
通假字;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矣(详尽) B. 连月不(天气放晴) C. 则有去怀乡(国家) D. 至若春和明(日光)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行道人弗受 B. 则北通巫峡/康肃忿 C. 感极悲者矣/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D. 必曰/真无马邪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 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 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 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学习完本课后,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古诗文中寻古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小题。
(1) 【活动一:解读标志】右侧是湖南岳阳的城市标志,请你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图。
(2) 【活动二:搜集资料】下面是张婷同学找到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记者近日从岳阳楼文物保护中心获悉,从3月22 日至6月18 日,全国重点文物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的主楼、三醉亭和仙梅亭实施油饰保养维护。施工期间,景区将开辟专用通道保障主楼正常开放。

据介绍,1700余年来,岳阳楼进行了多次修缮。在1880年最后一次修成后,新中国成立前,岳阳楼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这是自清光绪六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体竣工并对外开放。2003年3月至4月、2009年6月,岳阳楼主楼两次进行了周期性保养维护。

(3) 【活动三:讲述意义】奶奶看到张婷在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摇摇头说道:“那楼那么旧了,不能住不能做商场,修它干啥?”请你以张婷的口吻向奶奶说明修缮岳阳楼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郑夑(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夑开仓赈济,或阻之,夑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公之余:公事之余。

(节选自《清史列传•郑燮传》)

(1) 下列加点词含义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异二者之为/阻之 B. 下天光/有谴 C. 饮少醉/与文士畅饮咏诗 D. 谷于民/野芳而幽香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迁客骚人是因外物美丽和个人得意而乐,古仁人们是因天下之乐而乐。 B. 【乙】文中郑夑与文人畅饮咏诗,众人已然忘记他是官吏了,说明郑夑与民同乐。 C. 【甲】文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悲喜观对比,最终是为了突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 D. 【甲】文问“吾谁与归”;【乙】文道”上有谴,我任之”,都是因被贬感极而悲的话。
(4) 有人说,【乙】文中的郑夑应该属于【甲】文中范仲淹提到的“古仁人”。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乙】文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