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斋志异》题材多样,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或指斥不公,刺贪刺虐;或揭露科举腐败;或表达美好的追求等,请结合一个人物加以分析。A.司文郎B.席方平C.连城D.婴宁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寒风吹彻

刘亮程

①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②我围抱火炉,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③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④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⑤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禾,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个夜晚开始的。

⑥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⑦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

⑧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⑨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禾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

⑩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禾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 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⑪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⑫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

⑬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⑭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⑮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

⑯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⑰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 靠什么去留住? 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 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 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

⑱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 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寒风”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 刘亮程有他特有的文学语言,内蕴丰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②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3) 刘亮程笔下的景象常和人一样有情感、有个性,试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4) 文章为什么以“三十岁的我”为视角展开叙述?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我们从课内范仲淹的一文一词中看到了“巴陵胜状”和“塞下秋来风景”,感受到他的文字魅力和寄寓于其中的情感。接下来请和小语一起对范仲淹的文学成就进行探讨。

【甲】苏幕遮·怀旧

欧阳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御街行·秋日怀旧

欧阳修

纷纷坠叶飘香砌 ,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 ,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 , 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②芳草:常暗指故乡,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③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④练:白色的丝绸。⑤欹(qī):倾斜,斜靠。⑥谙(ān):尝,经受。

(1) 范仲淹为政为将是耿直而豁达的,但上面这两首词却是婉转而凄凉的,小语在读上面两首词时收到了以下两幅推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更能帮助他感受词中的意境呢? A. B.
(2) 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是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却反用其意,写酒化为泪,请你结合两词中画线句向小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 跟随小语一起完成这三个环节的探究后,你能回答出“范仲淹为何能谥号‘文正’”的问题了吗?请你结合探究过程和【链接材料】整理出答案和小语相互补充。

【链接材料】既卒,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范文正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诗歌鉴赏 困难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①,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 , 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 , 天下孰焉? 惟先生以节高之⑤。既而动星象⑥,江湖 , 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 , 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之。

在《蛊》之“上九” , 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 , 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 , 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 , 以奉祠事。又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 山高水长!”

(选自《范文正公集》)

【注释】①先生:指严光,字子陵。②《赤符》:即《赤伏符》。③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臣妾.这里指被统治的人民。④加:超过。⑤以节高之:谓光武即帝位,天下慑伏,只有严光以气节尊崇光武,保持独立的人格。⑥动星象:传说严先生和光武帝一起睡觉,惊动了天象。⑦归江湖:指严光离开洛阳后去富春江畔隐居。⑧泥涂轩冕:视官爵如同粪土。泥涂,污泥。轩冕,原指前高而有帷幕的车子和礼帽,此借指官爵。⑨《蛊》之“上九”:《周易》蛊卦的上九爻说。《蛊》,《周易》的卦名。后文中的《屯》也是《周易》的卦名。⑩阳德方亨:阳德正通,无比显达。 亨,通。⑪器:气量。⑫乃复其为后者四家:指免除先生的四户后人的徭役。复,免除徭役。后,后人。⑬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⑭风:风范。⑮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1)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解释加点的词。

①而山不

②男有分,女有

则无敌国外患者

成枯落

一反焉

流飘荡

(2) 参考方法示例,解释原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惟光武以礼

联系成语法

礼贤

构堂而奠焉

周而复

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课内迁移法: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堂而奠焉

查阅词典法:①构成,造成;②诬陷,陷害;③构筑,建造;④连结,交合

(填序号)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②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

(4) 该文刻在了桐庐严子陵祠堂的石碑上,有人建议把“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的“风”改成“德”。你认同吗? 请说明理由。
(5) 本文和《岳阳楼记》都是“记”,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范仲淹散文的句式特点。
(6) 范仲淹为什么要在当地建严光祠,并为之撰记?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