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甲:首先称量锥形瓶装置的质量,然后点燃白磷,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实验中标志着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小气球的作用是。用加热的玻璃管点燃白磷时,若瓶塞未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将会(填“偏左”“偏右”或“正中”)。
(2) 实验乙: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其原因是
(3) 实验丙: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厘米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①;②。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 反思总结:在三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当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时,要注意;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 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2) 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的假设。
(3)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