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盲文,完成各题。

龙说

韩念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①《龙说》:《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②嘘气:吐气,呼气。④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④感:同“撼”,摇动,震动。⑤汨(gǔ):淹没。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然 龙 弗 得 云 无 以 神 其 灵 矣 失 其 所 凭 依 信 不 可 欤!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3)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考点】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回答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布石上                B. 无/丝竹之乱耳 C. 盖竹/柏影也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隶而者(随从)                B. 余强饮三大而别(白酒) C. 乃记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  D. 其境过清(因为)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 B. 选文第③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 C. 选文第④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 D. 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选文第②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 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 , 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 饥倦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

【注释】①甔甀(dān 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1áo 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迷而失 , 谬之一国过兰椒,味过醪醴

水而居,不耕不稼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则醉,经旬乃醒。

②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4) 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浦阳郑君仲辨 , 未尝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 , 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浦阳郑君仲辨:浦阳县有位青年叫郑仲辨。②疹:皮肤上起的红色小颗粒。③粟:指像小米粒那么大。④滋甚:更加。⑤握:即今所谓一把,这里指拳头。⑥膂(lǚ):脊梁骨。⑦瘳(chōu):病愈。⑧艾:艾草。⑨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⑩傅:涂。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至 于 既 成 甚 将 延 乎 肝 膈 否 亦 将 为 一 臂 之 忧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为不患               ②终可愈

③君其言                  ④旦夕之力

(3)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病就不容易好。 B. 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好。 C. 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 D. 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
(4) 选文借郑仲辨手指患病之事,表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选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一篇你学过的运用了该写作手法的古诗词或文言文,并说说选文运用该写作手法说理的好处。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