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娘土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个岛屿。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边连声地问:“怎么办?怎么办?”

副班长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稍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副班长。副班长恼火地说:

“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副班长,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副班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副班长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班长不同意,他说:“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今非昔比。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本文获第13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

(1) 请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 小说在刻画钟海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两处。
(3) 小说以《老娘土》为题,换成《礁盘往事》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4) 小说两次写钟海强的眼眶湿润,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其原因。
【考点】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小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⑨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⑪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⑫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⑬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⑭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⑮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⑯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⑰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⑱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⑲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⑳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㉑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㉒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㉓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㉔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㉕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1) 填写以下表格,理清小说情节,概括人物心理。

情节

“鹞爷”的心理

鹞爷出门放风筝,看到凌乱、寂静、荒芜的村庄

鹞爷想起幼时跟师父学做风筝,而这手艺却慢慢失传

遗憾、惋惜

鹞爷教男孩放风筝,男孩错手放飞风筝,鹞爷望着远去的风筝

(2)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②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3) 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小说阅读

没有人会记得你出过的丑

①12岁的时候,我去巴利纳斯洛河读中学。我家在巴利纳斯洛河的另一边,距离学校比较远,只能每个周末回家一次。

②大约是读中学后的第三个周末,我收拾了脏衣服和一些需要复习的书启程回家。从学校到码头并不近,不过我没有选择坐巴士,因为我很喜欢这条路上的景色,有很多大树,大树上有鸟鸣,路边的墙上开满蔷薇······我一边欣赏景色,一边往前走,突然,我一脚踩空,重重地摔倒了。我没有感觉到有多疼痛,只是全身一阵发冷-天啊,我摔进了一个泥坑里!

②我站起来,尝试着把身上的湿泥抹去,但是越抹湿泥就越多,它们很快沾满了我的双手,这又导致我在不知不觉中把湿泥都擦到了脸上。我想找一些水来清洗,但是周围没有水,我只能继续往前走。路上的人看见我,都捂着嘴笑,我似乎成了一个滑稽的小丑。

④我希望能去河边清洗,可到达码头时,轮船发出了出发前的最后一声鸣笛,我不希望错过这班船,只好直接登船。当我跑上船的时候,所有人都发出了“哈哈”的笑声。我不敢进入船舱,只能坐在甲板上,到了河的对岸,我才去河边清洗身上的泥。泥倒是洗去了,但我的衣服也湿透了,我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在笑话我。我只能低着头,快速地跑回家。

⑤见到母亲的时候,她吃惊地问我怎么了,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在巴利纳斯洛摔进了一个泥坑里,全身沾满了泥,直到过了河,我才把身上的泥洗掉。我出了一个很大的丑,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我,我不知道下周一如何回到巴利纳斯洛去上学,路上的人肯定都会嘲笑我。”我哭着说。

⑥“你先洗澡,换掉衣服,然后我带你去巴利纳斯洛走一趟。”母亲把干净衣服递给我的同时说,“你说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你,我想带你去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在嘲笑你。”

⑦这令我感到恐惧,我不想再走上那条路。母亲又鼓励我说:“孩子,只有找到答案,你才能放下心中的忧虑。”

⑧当我洗完澡,母亲就带着我出了门。母亲嘱咐我什么也不要说,只要站在一旁看着就行。我们上船以后,母亲开始问每一个人:“刚才,你们看见一个浑身沾满湿泥的男孩了吗?就跟我身边的这个男孩一样大,你们见过吗?”

⑨所有人都摇头说没有见过,甚至还有人非常关心地问是不是需要去警察局报案。我们一路来到巴利纳斯洛,母亲见人就问和刚才一样的问题,但是所有人都说他们并没有留意到一个全身沾满湿泥的男孩。当走到我此前摔跤的泥坑时,母亲至少已经问了100个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没有人知道我出过的丑,更没有人嘲笑我。

⑩“孩子,你说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你,但是你看到了吗,人们甚至都没有见过一个全身沾满湿泥的男孩,更别说嘲笑你了。”母亲鼓励我说,“你必须记住,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用自己的猜测来折磨自己。”

⑪原来世界上并没有人记得我出过的丑,这使我充满信心,在返回学校上课的路上,我完全没有担心会不会有人指着我大笑说:“瞧,他就是那天全身沾满湿泥的男孩。”

⑫我非常感谢母亲教会我这一切,否则我或许没有勇气面对路上的每一个人。

(1)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好表格里的内容。

事件

我的心情

我摔进了一个泥坑里

充满信心

(2)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哇——”我们惊呼连连。

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众人摇头。

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样的!

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选文有改动)

(1)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前些年,→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2)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②“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3) 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