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
(2)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并提出了“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E.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
③
④
①图中微观粒子c的名称是 。
②图中微观粒子 (填微粒字母)的数量相等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