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故朝廷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以败俗,其何故哉?岂不以居万乘④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堕,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释】①受图定鼎:建立王朝,统治天下。②万乘:乘,车乘。周制,天子出兵时车万乘,故以万乘称天子。③遐荒:边远之地。④中主:平庸的君主。⑤域外:国外。
(1)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所言矣            信:确实 B. 珍奇于域外        市:市场 C. 于戎狄          轻:轻视 D. 出言而莫己        逆:违背
(2)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淳朴抑浮华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 B. 今则求骏马万里         休祲降 C. 汉文辞千里马           如鸣珮环,心乐 D. 岂不居万乘之尊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 下面的语言材料,与上文中意思不相关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说地位越高,责任越大,就越要谨慎。 B. 身居高位者更应牢记《中庸》里讲到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 C. 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称霸天下,担心从此没有臣下敢于指出他的缺点,于是发布“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的命令。 D. 《左传》中写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诫执政者要言行一致。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

②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古今异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屋舍俨然 (         )         ②阡陌交通(       ) 
请重法以禁之 (       )    ④自数年之后(       )

(2)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问所从来,具答 B. 所以为盗者 C. 上哂 D. 或请重法以禁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 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录毕,走送晋室 B. 加冠今遗民遭残贼 C. 先达德隆尊必有风响应者矣  D. 当余之从也大王诚能命将出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略无慕意                   ②自相鱼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 宋濂从师学习时和祖逖准备北伐时都遇到过障碍,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遇到的障碍?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彰小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北方悉平。(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膂(lǚ):体力,力气;②课:督促;③卫、霍: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④乌丸:小国名字。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尝之(抑:批评) B. 此一夫之用,何足也(贵:提倡) C. 叛胡数千骑至(卒:突然) D.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类似)
(2)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岩穴暝 B. 王法从事              徒有先生也 C. 固守要隙,虏退散        以衾拥覆,久而 D. 使各言志                如土石何?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彰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驾车,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不畏艰险。 B. 曹彰早年不喜欢读圣贤之书,但志向远大,曾立志做将军,想像卫青、霍去病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C. 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追击敌人时,他身先士卒,身中数箭,依然勇猛向前。 D. 曹彰用兵有方,作战勇猛,因平定代郡乌丸叛乱有功,魏太祖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4) 将文中划线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