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杜祁公衍 , 越州人,父早 , 遗腹生公,其祖爱之。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扶以自泛。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河阳钱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乃谐河阳,归其母。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以自资。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举进士,殿试第四。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沫水记闻》)

【注】①杜祁公衍:杜衍,别称杜祁公,北宋名臣。②适:女子出嫁。③重橑(lǎo):房屋重叠处的夹层。④佣书:受雇抄写书札。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父早 , 遗腹生公            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B. 山水暴至                  迁客骚人,多于此 C. 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 D. 至济源                    贻余核舟一
(2) 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衍。
(3) 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衍的传记?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敌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 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经叩问  各己见 B. 箧曳屣  荆请罪 C. 冬烈风  一二白 D. 裘葛之  不余力
(2)  文章多处使用对比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乡之先达”的倨傲与作者的谦恭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的学习态度。

【乙】“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学习条件的重要性。

(3)  根据上文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茱,学徒相随已数百人。

(取材于《后汉书》)

注:①马融:字寄长,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陕西扶风人。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宋濂和郑玄在求学中遇到了同样的困难:① 。宋濂曾经“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③。最终,他们两人都克服了求学中的困难而学有所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古代诗文阅读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甫晨起,即科头 ,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注释】①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节。②科头:不戴帽子。③啊 jiàn:窥视。④刘伶断饮:《管书·刘伶传》记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书斋名片”。

(2) 有人评价说郑日奎与欧阳修、张岱有相似之处,他们的“醉”与“痴”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请简要分析。
(3) 下列与“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中“更”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 互用之,瞬息可就       沈括《活板》 B. 温以俟者数四          郑日奎《醉书斋记》 C. 室中无人,惟有乳下孙             杜甫《石壕吏》 D. 是日定矣                         张岱《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授四子书数句。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儿怠,少加夏楚 , 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母授四子书数句

儿幼不能执笔

③无误,乃

④与轧轧相

(2)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抱铨坐膝上教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旋复持儿泣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C. 儿怠,少加夏楚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 解衣胸温儿背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 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