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大超出预期,在青少年中尤其如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一用来调侃“手机控”的段子,如今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社交病”,如: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在手机聊天、游戏中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同时,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不少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

材料三:手机其实不是我们焦虑爆棚、毁掉青春的罪魁祸首,它只是为你的拖延症提供了一个暂时回避的理想出口。你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关手机什么事?毁掉你的是重度拖延与不自律。

材料四:有一群人,他们懂得将手机里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用的信息在大脑里进行分类储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这类人往往拥有很强的自制力。

(1) 以上材料针对什么问题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2) 你赞同上面的哪一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考点】
见解表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班级举办以“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学习小组发言并展示了他们的PPT内容。

材料一:《中国奇迹·港珠澳大桥》

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历时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橫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新华社《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奋斗精神》

材料二:《“中国奇迹”靠什么?》

关键词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

——2015年9月,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讲话

关键词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关键词三:()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2013年4月,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时候的讲话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

关键词四:()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 请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奇迹'靠什么”的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字)。
(2) 请你围绕自己所写的一个关键词,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赞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