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无与为乐者     

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相与步中庭     

(2)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选文

时间

甲文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

①秦王不悦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3)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 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 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 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4)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

A. 《伤仲永》 B. 《木兰诗》 C.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出师表》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后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3)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 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 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 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4)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A. 《伤仲永》 B. 《木兰诗》 C.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出师表》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