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魔壶”内盛有的液体
烧杯1中形成的“饮料
烧杯2中形成的“饮料
稀硫酸
“牛奶”
“雪碧”
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图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用b、c、d表示三者关系)。
实验二:③④⑤操作,(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①将稀硫酸分别滴入盛有锌粒(Zn)、氧化铁(Fe2O3)粉末、氧化铜(CuO)粉末、氢氧化铜[Cu(OH)2]、氯化钡(BaCl)溶液的试管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下页的虚线框内先设计记录表,然后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③分析实验,归纳性质。
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实验说明稀硫酸具有等性质。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①
无现象
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③
蓝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④
蓝色溶液变成绿色
实验②、③、④中,可以否定猜想一的实验组别是。
【查阅资料】
资料1:初始溶质质量分数越小的溶液,水蒸发对溶质质量分数升高的影响越大。
资料2:NaHCO3俗称小苏打,会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小金取适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稀盐酸分为两等份,如图1所示,甲密封保存,乙敞口,放置15天。为分析甲、乙中质量分数变化,小金组装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取足量的NaHCO3于锥形瓶中,往长颈漏斗中加入70g甲溶液(液面高于长颈漏斗下端),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2:取70g乙溶液,重复步骤1,测得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2。
组别
试剂
加入溶液的体积(mL)
反应后溶液 pH
1
15% NaOH
120
7.0
150
8.5
2
15% Na2CO3
159
200
9.2
结构
性质
用途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