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则已矣。

【乙】

庄子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 ②竖子:年轻的奴仆。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飞 ②怪者也

③亦若则已矣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问其 ②此木不材得终其天年

(4)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5) 对比是乙文主要的写法,请分析乙文中的对比写法及其作用。
【考点】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 , 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 , 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清冽          ②乃记之而

③被而          ④客九人饮于是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明 何 文 端 公 摩 崖 书 其 上 曰 媚 笔 之 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翼乎临于溪右

(4) (甲)(乙)两文划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