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课间活动期间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采访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一定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并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书中的哪些篇目来阅读?
同学:②
①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②《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
③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①李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可以读
②林同学对造字法感兴趣,可以读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诗经》第四
四书第七
诸子第十
《周易》第二
三礼第五
《战国策》第八
辞赋第十一
《尚书》第三
《春秋》三传第六
《史记》《汉书》第九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目录
分类
内容精要
《①》第一
文字学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日”“月”两字运用了②这种造字法。
《四书》第七
儒家经典
《四书》指《大学》《③》《论语》《孟子》。其中,《论语》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历史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④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写《史记》是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初读《经典常谈》,这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看到其中《<说文解字>第一》《<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诸多篇日,感觉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1)我们可以尝试一下(A.精读和跳读 B.选择性阅读 C.快速阅读)这一阅读方法。
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来看,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2)原来如此!我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中的篇目,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了解。因为。
《经典常谈》阅读分享卡
简介作品
这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亦可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摘录语段
分享批注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说文解字>第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
(《辞赋第十一》)
作者在许多篇章开头都写了这样的文字,请探究篇章开头的妙处:⑴
《史》《汉》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史记><汉书>第九》)
作者在这一章的结尾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其效果是:⑵
交流记录
小语:读了《经典常谈》后,我发现可以用选择性阅读来读这本书,我对诗歌很感兴趣,所以我先选择《<诗经>第四》来读,里面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古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也更激发了我学习诗歌的兴趣。
小文:我发现读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我想写好作文,选择阅读《谈作文》这封信,信中提到的写作方法让对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是这样的,⑶(以《经典常谈》或《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谈谈你如何使用选择性阅读)
章节
选段
本段的体会收获
①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
③
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学习诗歌,要善于分析其中的情感。
《说文解字》中说:“社”,地主也。从示、土。
“示”,与祭祀、神灵等有关。
“土”,与土地有关。
“社”,由示、土叠加,意为①, 属于②造字法。
A.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谈读书》)
B. 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谈静》)
C. ▲
《经典常谈》
①《说文解字》第一
⑤“三礼”第五
⑨《史记》《汉书》第九
②《周易》第二
⑥“春秋三传”第六
⑩诸子第十
③《尚书》第三
⑦“四书”第七
⑪辞赋第十一
④《诗经》第四
⑧《战国策》第八
⑫诗第十二
⑬文第十三
①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
②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一读。
③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
示例:我选择用“放大镜”将《昆虫记》进行“可视化”转化。《昆虫记》如同放大镜,将微小的昆虫世界放大,并以此观照人类社会。法布尔把人类社会的道德、认识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如以圣甲虫抢劫同伴的类球影射人类社会中的抢劫行径。
我选择:,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