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乘奔御风

间千二百里

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

(2) 下面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趣味此皆 B. 飞漱其又何 C. 拏一小舟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 上下白长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 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①有仙则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③不不枝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4) 《爱莲说》中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哪些作用?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塘,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 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 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俄顷:

②何由彻:

③亡走凤翔:

④营:

⑤人皆怜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3) 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4)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 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忧时伤生,情不忘君。” C. 乙文对杜甫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 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