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   则

胡则,不知其世家。后主末,为江州指挥使。金陵陷,曹彬喻后主以手书命郡县悉以城降。书至江州,刺史谢彦宾集将佐示之,谋纳款。则愤形于色,亟出,谓其下曰:“吾属世受李氏恩,安可负之!且都城久受围,此书真伪不可知。刺史不忠,欲污吾州,尔辈能从我死忠义乎?”众皆曰“善”。乃帅同列宋德明等大噪,入攻彦宾。彦宾惧,逃檐霤中,执而杀之。众推则为刺史,号令肃然,莫敢不听。则尝为寿州裨将,从刘仁赡城守累年,尽得其方略。乃日夜阅丁壮,勒部伍,为坚壁死守计。太祖命南面行营招安巡检使曹翰攻之,城带江负山,楼橹高险,坚不可破。屡遣使渝降,则誓死不从。

(选自《南唐书·胡则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后主:南唐后主,李煜。②纳款:归顺、降服。③亟:表示时间紧迫,相当于“急、赶快”。④刘仁赡:南唐将领。

(1) 下列不是描述胡则言行的一项是(       ) A. 胡则对南唐忠心耿耿,当江州指挥使时,不愿意随刺史谢彦宾投降。 B. 胡则善于凝聚人心,号召大家在不知书信真伪的情况下为忠义而死。 C. 胡则曾经跟从刘仁赡多年,坚守城池,还得到了他的独特的药方。 D. 被推为刺史后,胡则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依托地利,城坚不可破。
(2) 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文中胡则能守城成功的原因。
(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不知世家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 至江州        撰长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C. 安可之        至于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执而杀        公亦尝闻天子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琴枕说

介甫尝言夏日昼睡,方枕为佳。问其何理,云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然则真知睡者耶?

余谓夜弹琴,唯石晖为佳。盖金蚌瑟瑟之类,皆有光色。灯烛照之,则炫耀,非老翁夜视所宜。 白石照之无光,唯目昏者为便。介甫知睡,真懒者。余知琴晖,直以老而目暗耳。是皆可笑。

余家石晖琴,得之二十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亦寻理得,十余年已忘诸曲。物理损益相因,固不能穷,至于如此。老、庄之徒,多寓物以尽人情,信有以也哉。

选自(《欧阳修全集》)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天白天睡觉用方枕头,像睡在云上,久了热气蒸腾,人会自动转到凉处。 B. 夜间弹琴,材质首选石晖,因为用灯烛照着没有光泽,适合老人夜里弹琴。 C. 作者知道用琴的规律,是他老了的表现,此处有自嘲意味,感慨年老体衰。 D. 作者发现,十多年来他已经忘记了各种曲子的指法,身体的衰老由此体现。
(2) 文中言明弹琴的切实作用的句子是                                                     
(3) 下列字词用法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盖金蚌瑟瑟类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B. 老而目暗耳                         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 C. 物理损益相                            往晓之 (《杞人忧天》) D. 有以也哉                                选贤举能,讲修睦 (《大道之行也》)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甲】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乙】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已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 ,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因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右:上。古人以右为尊。②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向来。③争列:争位次高下。④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⑤舍人:指蔺相如门客。⑥相与:一起。⑦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孰,谁,哪一个。⑧驽:愚笨,拙劣。⑨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⑩因:通过。⑪将军:当时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⑫刎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1) 阅读【甲】文,回答“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有什么区别?
(2) 阅读【乙】文,根据语境,解释“义”和“利”的具体含义。
(3) 阅读【丙】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徒慕君之高也                    义       ②吾所以为者       此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私仇       ④不知将军宽之至也       此

(4) 请用【乙】文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来阐释【丙】文中“将相和”故事发生的合理性。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