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②《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
③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春秋三传”第六 辞赋第十一
《周易》第二 “四书”第七 诗第十二
《尚书》第三 《战国策》第八 文第十三
《诗经》第四 《史记》《汉书》第九
“三礼”第五 诸子第十
阅读需求
建议阅读章节名称
小语想要了解古代的五行八卦之说,正在搜集资料。
(1)
小江对古代的祭祖和婚丧嫁娶仪式比较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
(2)
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希望可以知道更多。
(3)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 “老”等字。六是“”,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 “彼”等。
原 句
原 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 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②
别人或者别人的意见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上面的文段出自《经典常谈》,作者是。阅读本书,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是“”。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文段一】中的“书”是指《》,“小学”是指;【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是指《》。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 ②